陈楠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财会专业教师
重庆市高级双师型教师
荣获重庆市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
重庆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重庆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
渝中区名班主任
躬耕教坛29载,
成文立说终成一家言;
爱生如子, "楠妈"、"楠姐"之间,她能自如切换;
她说:教育成就了我,我当终身投入教育,这是相互的成就。
陈楠,从教29年来,凭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诚使命。
海潮初心
陈楠说,从教生涯中,她最心疼的就是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不管是因为家庭原因,还是个人因素,她都会为此担心和牵挂。她坦承:自己没有孩子。因此,她对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视如已出。
对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她尽了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至于资助了多少个学生、捐助了多少资金,陈楠说没有具体统计过。只要是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她都进行过资助。对此,陈楠的解释是"他们太可爱了",她不希望这些孩子们蹉跎岁月!他们成了陈楠眼中的"青山"。
至于回报,陈楠微微一笑,说自己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海潮之声
"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
你就越有感情的收获;
你越是有感情收获,
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
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
陈楠的这几句话,是班主任工作的"秘笈",也是陈楠想要与年轻的同行们说的心里话。
从教29年,当了27年的班主任,陈楠对学生的爱一直是那般执着、那般快乐。她觉得惟有如此,现代职业教育才有一种真正的"烟火气"。
在她看来,班主任工作似"苦"却乐,因为与学生朝夕相伴,师生的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交心之时,师生的心灵就更加贴近。也惟有如此,来自学生的爱也感觉越是丰厚。所以,学生便成了她的"青山";所以,她便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了"楠妈"。
海潮之旅
陈楠出身于教育世家,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从教以来,除了孜孜教学以外,陈楠还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如《对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探》一文,就获得了2007年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一等奖。自此以后,陈楠便如"开挂"一般,开始在成文立说的路上越走越精彩。
继《对渝中高职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的思考》斩获得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论文评选二等奖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之探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学校标准化管理》、《浅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提高手工记账实训能力的策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文相继问世。2019年5月,陈楠的《错账更正法》还获得了渝中区第二届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设计三等奖。她说,这些不仅是荣耀,也是一个职业财会人的本份与职责。
海潮之光
2022年3月,为响应中央组织部等部门的号召,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楠来到了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大军中的一员。陈楠说,国家能从教育着手,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困难与盲点,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方针。
被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亲切地称为"楠妈"的陈楠,在巫溪又变成了"楠姐"。在欣然"切换"了角色之后,她又在巫溪的教学组中当起了领头羊。
陈楠说,尽管还有一年多的"支教"时间,但喜欢阅读、旅行和摄影的她,不会觉得辛劳与无趣。巫溪壮阔的山水,是她"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由头。她甚至还说,即便是今后退了休,该管的她还要管,该教的她还要教,这是师者的责,也是师者的心。
海潮留音
"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每一次课后的自我审视,都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空间。通过不断的试错与改进,我逐渐形成了更加成熟、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追求成绩的同时,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需求及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场爱的传递,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本质在于爱,这份爱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中,体现在对他们每一个微小进步的肯定与鼓励中。总之,在渝中职业教育中心这个大家庭里,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加细腻、敏感的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用更加温暖、有力的手去引领他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