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工作 海潮故事会

海潮故事会|灯火阑珊处有你——张伦

海潮之光│

张伦

中共党员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语文教师高级讲师

教务处主任

重庆市骨干教师

渝中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渝中区优秀教师

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渝中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渝中区“十三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张伦,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语文高级讲师,教务处主任。多年来,他用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勇担学校兴教强教使命,不断把教学工作推向新高度、新层面,全方位展现出了教务管理工作者的闪亮初心与广阔胸怀。

海潮之旅把内心融入到秩序与规则中

1995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身为汉语言文学学士的张伦,从此投身于教育事业。这一驻足,就是一生。他说,在学校的时光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为他在这里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不抛弃,不放弃!

2010年,因为两校合并,他从重庆市计算机职业高级中学来到了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先后担任学生处、教科室、教务处主任职务,至今在教务处主任的岗位上已经服务了近十年。他打比方说道,教务处是教学的中枢,也是对接社会和未来的桥梁与通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他时刻提醒和督促自己:思想和行动要有高度的自觉性!

无论是专业申报、课程安排、项目建设、师资培训、中考高考、校园巡查、教改科研,还是教学竞赛、技能成果展示,都能见到张伦忙碌的身影。大到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小到电源插线板的找寻,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张伦笑谈道,并非“婆婆妈妈多操心”,而是责任与担当使然。勿庸置疑,“秩序与规则”已然与张伦内心化为一体。

海潮之魂”与“少”折射出的辛勤

随着每年招生人数和专业的变化,学校教师的“多”和“少”,是令张伦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张伦说,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是由九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成,完全是一个“九九归一”的“大家庭”。每一个教师都伴随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教务处和学校的“心头肉”。然而,现实的变化,又不得不对任课教师的安排额外费心。“多”出来的老师要合理安排,“少”到人数不够的专业教师岗位又需要遴选优秀,甚至外聘。张伦作为教务处的“带头人”,每年不仅要带领教务处多次合理“消化”这个难题,还要督促和帮助各岗位的教师们去适应新的教学工作。

张伦介绍说,学校今后还将向“综合高中”方向发展,学校教师的“多”和“少”问题也需要再做思考和打算。他表示将与教务处同仁们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共同探索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路子。

海潮之心永远不会放弃心中所爱

张伦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动手与实操层面更具优势,这也为学生将来学业的继续提升和个人发展,打下了一定程度的基础。张伦从自己踏入职业教育之路的那一天起,就许下“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心愿。于是, “不抛弃、不放弃”的种子在张伦心中生根发芽。教育教学工作再辛苦,他都甘之如饴。因为,心中有爱,世界便春暖花开。

海潮之冀│身体力行致力科研兴教

除了教学管理,张伦还笔耕不辍。

近年来,张伦主笔的《中职学生社团建设与提升学生素质的实践研究》一文获得了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他担任主研参加了《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有效发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巴渝文化教育对提升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等市级课题,多次在省部级、国家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近三年,在学校提供的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平台上,张伦组织学校师生积极参赛,教师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2项,参加市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7项,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23项、市级80项,17人获国家奖学金。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除了教学管理,张伦还笔耕不辍。

海潮留音丨张伦的感言

“我把忠诚和执着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把时间和精力给了学校,把尊重和理解给了老师,把关爱和严格给了学生。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学生,我们不能太苛责。他们都还是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和希望。我们当老师的,要好好教育和引导他们。他们都是可用之材!所以,我对学生的教育原则是:不抛弃,不放弃!”

“教务工作是繁忙的。当我返家时,面对万家灯火的城市,我想,我辜负了‘小家’,但我并没有辜负‘大家’!”



海潮印记│

一念起,初心生,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点与征程,它在脚下落地生根,理想伸枝展叶,年华则郁郁葱葱。蓦然回首之时,已生华发的张伦,心中是信念如磐,眼中是花开如云,灿若朝霞......

供稿:教务处

审核:张 伦 许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