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中心 活动报道

品读诗歌意蕴 砥砺人文精神

——记渝中区中职语文学科区级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深研中职语文统编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27日,重庆市渝中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语文学科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在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厚德楼二楼会议室开展,该校陈乾老师上了一堂“品读诗歌意蕴、砥砺人文精神”的《登高》研究课,区中职语文兼职教研员罗春燕老师组织了本次活动,区域四所成员学校64名中职语文教师观摩了研究课。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近体诗,诗歌描绘了秋江景色,倾诉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与报负无成的怅恨,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首先,陈老师由对联导入,通过关键词“诗中哲圣”“民间疾苦”引出本文作者,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然后,陈老师带领学生初识课文,自读悟情,观看视频,填写“杜甫资料卡片”,帮助学生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从时世艰难、个人多病、壮志未酬切入本文写作背景。接着是“文本研读”环节,陈老师放手让学生翻译,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带领学生精研细品,从客观的景到主观的情,从肃杀凄凉的意象到雄浑高远的意境,从生命之短暂到时间之永恒,从人类之渺小到历史之悠远,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与哲理之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悟诗歌情感意蕴,理解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儒家思想境界。最后,陈老师由文本拓展提升,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篇100字以内的短文,并当堂交流分享。

课后,老师们开展了评课。陈乾老师分享了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诵”为主线,内化学生情感,感悟本诗意蕴。工艺美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赖晓俐老师对各校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渝中职教中心青年教师韩怡老师认为,公开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陈老师的诵读做得非常好,有自读、齐读、表演、配乐朗诵,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也很细致,特别是在首联和对作者“悲”的解读上。作者在艰难的处境下,却有着“悲悯”的情怀,如果适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课的内容会更丰富。两江职教中心青年教师刘雨欣老师认为,陈老师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严格遵循新课标、新教材教学要求,视频教学引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巩固了人文知识,加深了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解读文本时,由意象到意境,环环相扣,架构完整。市工业学校青年教师刘潇老师认为,陈老师利用课堂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值得学习与借鉴,写作拓展成为本堂课一个亮点,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融入了课程思政。“初读感受—研读细品—再读共情—拓展提升”的教学流程,可以作为一种日常的古诗文教学模式。

最后,兼职教研员罗春燕老师作了总结。罗老师强调本次教研活动为中职语文新教材研讨的延续,对本次区际青年教师献课、评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鼓励青年教师们深研新教材,借助区域教研平台展示个人教学风采。同时,罗老师还引导大家对新教材展开了进一步解读,举出思政教学实例,分享整本书阅读方法,提出古诗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文今用,如何提升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问题,并明确今后研讨的方向。


供稿:研究中心 文:罗春燕 图:罗春燕

审核:胡侯乐 刘娟 朱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