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工作 海潮故事会

海潮故事会丨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罗莎莎

罗莎莎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全国技术能手

美发高级技师

国家级形象设计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员

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重庆市2020年“渝中英才”

重庆市“2017大国工匠职教之星”

重庆市“最美巴渝工匠提名”

2014年第38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获得女士晚宴盘发冠军

2014年第38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获得女士创意修剪亚军

2014年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中心赛)美发项目职工组一等

2023年,主编教材《美发与发型设计技术基础》,副主编教材《商业烫发》《生活烫发》,均已公开出版发行



随着沙沙声,指尖快速舞动,干净利落, 轻巧地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用指腹的温度来抓发定型。”实训室里,罗莎莎正在向同学们演示实操。拿着剪刀,那么灵活,那么精准,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头发赋予生命,充满生机。

【技与城·海潮之旅】

小时候我以为它很神奇,在那间教室,放飞了闪光的梦想。

美发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发行业蓬勃发展, 尤其是广州引领了这个行业的潮流,相比之下,重庆美发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罗莎莎出生在四川普通理发师家庭。罗莎莎的爷爷就是一名“剃头匠”,剪发、修面、剃须……“老手艺”信手拈来。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对美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经常拿起剪刀照葫芦画瓢给邻居家的小孩打基础。

2007年9月,罗莎莎来到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习,学习相关美发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但练习和实战还是有区别的,一堂课只有45分钟,刚找到问题就下课了。罗莎莎急需通过比赛来快速提升技能。

在唐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罗莎莎参加了2009年第三届中职技能大赛,这也是她首次走上比赛的舞台。

初生牛犊不怕虎,凭借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奖牌,是努力付出的肯定。这也成为职业道路上的转折点,她更加坚信自己要一直剪下去,把爷爷的“老手艺”传承下来。

想过放弃吗?“没有,因为特别喜欢。”一直坚持着,拿起剪刀,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

【教与学·海潮初心】

长大后我有了那把剪刀,剪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青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莎莎通过时间的沉淀,渐露头角。怀着感恩的心,罗莎莎经常回校为参加比赛的学生作赛前集训技术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莎莎有了“传承是最好的延续,让美发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的想法。

后来,罗莎莎正式入职渝中职教中心。凭借特色传授方式,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位良师益友。“就像小朋友得到小红花一样,激励机制对学生们们很受用。”罗莎莎笑着说道。



“技能需要坚持反复练习,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反思总结。”罗莎莎认为学生们不应该仅在头模上实践,还要“以战代练”一真人实操、 情景模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践,罗莎莎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志愿服务学校老师的美发实践活动,其中包含了洗头、剪头、吹头、造型等。学生们通过轮排的方式,从接待到服务模拟真实沙龙。

“洗头力度不合适”“水温太热”“包头不太熟练”.....老师们在“顾客”登记表上给学生评分,给出建议。“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评价,从中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根据“顾客”的服务量和服务质量,罗莎莎会定期评价。量变到质变是一个过程,同学们服务的老师越多,技能也就能慢慢提升。

“平时是同学之间相互洗发、吹发、做造型,都不好意思指出问题,老师们会提出中肯的建议。”“这门实践课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理发店,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在课上练胆量、提技能,得到提升。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将罗莎莎围住。欢声笑语, 场面十分温馨。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要做好,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就像罗莎莎说的,“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让更多孩子学到一技之长”。

供稿:教务处 审核:张伦 许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