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传承红岩精神 担当历史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0月28日,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思政教研组教师与校团委学生来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开展了 “红动海潮 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

师生们首先来到了了白公馆和渣滓洞,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渣滓洞和白公馆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与美帝国主义特务机关合办的,专门囚禁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监狱。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等皆被囚禁于白公馆。解放前夕,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同父母一起被残忍杀害。

师生们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文史资料,了解到革命烈士在白公馆遭受到的酷刑和迫害,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深触及了大家的灵魂。同学们还被“小萝卜头”极其艰苦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精神所震撼。“小萝卜头”在狱中长大,他渴望读书识字,狱中的革命者自愿轮流着做“小萝卜头”的老师给他上课,“小萝卜头”的学习用具十分简陋,小布头缝的小书包,草纸订成的笔记本,“课本”也是手抄的,即使这样,“小萝卜头”仍然十分开心,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不耽误上课。

师生们最后来到红岩魂广场,瞻仰歌乐山烈士群雕。歌乐山烈士群雕表达了“浩气长存”的主题,展示了烈士们崇高的精神风范。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负革命先辈的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要把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奋进新时代,创造新成绩!

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传承红色基因,将持续开展“红动海潮 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推动“红岩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简 审核:许红斌 供稿:教务处